在機械化生產中,越來越多的機械設備出現,但是作為普通人來說,大家大多對這些方面并不了解,特別是很多工業化生產中使用的機床,大家也許見過,但是很少有人使用過,其中作為機床重要組成部分的
永磁吸盤,很多人更是不熟悉。
簡單來說
電磁吸盤就是利用內部線圈通電產生磁力,來吸附面板表面的工件,斷電后磁力消失也就可以取下工件的一種機床附件產品。
電磁吸盤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應用很廣泛,單很多人卻不知道其電力度調節原理。電磁吸盤就是一個直流鐵芯線圈。其結構固定以后,電磁吸力取決于勵磁電流的大小和線圈匝數,也就是2者乘積,即安匝數。
如果500匝的線圈通2安的電流,或者1000匝線圈通過1安培電流,其實際吸力是相同的。雖然1安和2安使用導線截面不同,但是截面小匝數多,用銅量也是相同的。可是500匝2安的線圈直流電阻小,電感量小。而1000匝1安的線圈則相反——電阻和電感值是前者的4倍。
電感和電阻大小對于驅動勵磁的效果是有很大作用的。一般而論,線圈的電感量大一些有好處:電感有濾波作用,越大越有利于電流平穩,負作用是降低了消磁速度;線圈直流電阻大小也很重要:電阻大,所需驅動電壓高,驅動電流小;電阻越小,意味著匝數少,所需驅動電流就越大。
從控制器方面來看,輸出電流越大則效率越低,電流紋波系數越大,發熱越大;而過高的輸出電壓則降低可靠性,也不利于絕緣設計。綜合起來考慮,一般線圈直流電阻在20至50歐,驅動電流在1-3安以內更合理一些。
假設線圈直流電阻10歐姆,勵磁電流4安培,驅動電壓為40伏;我們把線圈導線截面改為原來50%,而把匝數改為原來2倍,則線圈直流電阻40歐姆,勵磁電流2安培,驅動電壓為80伏;改動后勵磁安匝數未變,控制器的發熱會少得多。因此在選擇或設計線圈時要綜合考慮。
電磁吸盤技術在不斷的進步,也不能否定在未來某種技術的產生突破了現有電磁吸盤力度控制原理,達到另一個新的高度。